在日常生活中過敏性疾病相當常見,但是在免疫學上要全盤瞭解卻相當困難,它牽涉到許多抗原抗體反應和各種免疫細胞的交互作用,西方醫學界在最近兩百年內才對於其中的奧妙有初步的瞭解,例如:免疫細胞的運作、抗原抗體的反應、和排斥的機制等。不論免疫學再怎麼進步,過敏反應的基本法則不會改變。藉著底下這篇深入報導,筆者要來告訴各位讀者「什麼是過敏?以及常見的過敏原?」
適當的免疫反應可以幫助人體對抗外來微生物的入侵,免疫系統受到許多回餽控制的調節,在正常的情況下,免疫系統可以正確的進行敵我辨識,可是在某些情況之下,免疫系統會因為敵我辨識錯誤而反應過當,免疫細胞和抗體開始對抗本身的細胞和組織,造成程度不一的發炎反應。這就是所謂的「過敏」反應。常見的過敏性疾病很多,例如:過敏性鼻炎、蕁麻疹、血管性水腫、藥物過敏、過敏性休克、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、間質性腎炎、血管炎、血清病、接觸性皮膚炎等。過敏反應按照不同的機制分為四大類,分述如下:
第一類過敏反應
是由IgE和肥大細胞所媒介的反應。IgE在體內製造出來後,某些會和肥大細胞互相結合,當過敏原進入體內,IgE與肥大細胞的複合體被激活,未結合的IgE也會和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球結合,誘發抗原抗體的反應,釋放許多急性發炎物質,例如組織胺,激動素等等。這是第一階段的發炎反應,在幾個小時後,因為局部血管擴張,吸引許多白血球進入發炎的區域,釋放更多的發炎物質,這是第二階段的發炎反應。第一類過敏反應的例子很多,例如:過敏性鼻炎、蕁麻疹、血管性水腫、過敏性休克(例如某些藥物的過敏)等。
第二類過敏反應
這是由免疫球蛋白與補體所媒介的反應。參與的免疫球蛋白為IgG或IgM,當這些免疫球蛋白和組織細胞的表面抗原相結合,就會活化補體,產生階梯式的補體連鎖反應,最這一連串的補體反應最後的結果是造成組織細胞的崩解。第二類過敏反應的例子為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、和間質性腎炎。
第三類過敏反應
這是由抗原抗體免疫複合體沉積和補體所媒介的反應。正常的情況下,身體中的抗體不會循環系統中的組織抗原相結合,但是某些疾病會誘發這類型的結合反應,當循環系統中的抗體與抗體結合之後,會形成抗原抗體免疫複合體,特別容易沉積在小血管壁,和腎絲球的微血管壁。這個抗原抗體免疫複合體會活化補體,產生階梯式的補體連鎖反應,最這一連串的補體反應最後的結果是造成血管壁細胞的崩解和發炎。血管壁受傷後,會活化凝血機制,造成血栓或斑塊。第三類過敏反應的例子為血管炎、和血清病。
第四類過敏反應
前三大類的過敏反應都屬於「體液免疫」,第四類的過敏反應則屬於「細胞免疫」。它是由T細胞對抗組織細胞表面抗原所引起的反應。由於它發作的時間都在抗原抗體相接觸數週或數月之後,因此第四類過敏反應又稱為「遲發性免疫反應」。第四類過敏反應的例子有接觸性皮膚炎、結核菌素反應、光反應性皮膚炎等。
過敏的成因根據過敏原可分類為外因性和內因性兩大類。前者多半與吸入性和接觸性的過敏性疾病有關。在台灣,最重要的過敏原是家塵(93%)、塵螨 (90%)、舊棉絮(38%)、草蓆(31%)、黴菌(37%)、蟑螂(45%)。後者多半屬於遺傳的過敏體質,或自體免疫疾病。其實有過敏體質,也未必一定會發作,終其一生都未發病的人也很多,研究指出過敏性疾病在某些情況下是受到外來的環境刺激所誘發,例如:感染、壓力、情緒起伏、接觸到過敏原(吸入性、食入性、或接觸性)。初次發作,最好趕快治療,而且儘快找出過敏原,進行環境控制與藥物治療,以免轉變成慢性病。
看完了這麼多過敏反應,各位讀者是否還是有點模糊呢?這是很正常的現象,其實對於各種形式的過敏反應,只要有初步的概念就可以了。懷疑自己有過敏性疾病,請記得來診所給醫師檢查一下比較好,目前本診所備有55種,101種過敏原檢測與過敏基因檢測,可針對各種過敏性疾病給予適當的治療,千萬不要自己胡亂服用中藥或偏方,以免延誤病情。
(轉載請告知 健康101診所院長周醫師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